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深入推进金融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近期,央行推出“关注‘两会’共话金融”专栏,介绍一年来金融领域重点工作情况。 央行表示,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年均增长约4.8个百分点,增幅总体稳定。从国际上看,与主要经济体相比,疫情以来我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以相对较少的债务增量支持经济较快恢复增长。2021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得力、经济稳步恢复、宏观政策有效等因素共同推动宏观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为加大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 央行表示,宏观杠杆率作为中期经济周期变化的警戒线,当前保持基本稳定,能够反映我国金融风险逐步收敛,也为未来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提供了政策空间。2021年杠杆率为272.5%,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预计2022年增幅保持基本稳定,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政策空间。 宏观杠杆率是一国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2017年以来宏观杠杆率增幅总体稳定,杠杆率年均增长约4.8个百分点,比2012-2016年年均增幅低8.6个百分点。2017至2019年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在253%左右,初步实现稳杠杆目标。2020年疫情暴发后,杠杆率阶段性上升至280.2%。2021年回到272.5%。 与主要经济体相比,疫情以来我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末美国(281.1%)、日本(416.8%)、欧元区(282.1%)杠杆率分别比2019年末高26.0、36.4和25.0个百分点。同期我国杠杆率比2019年末高19.1个百分点(275.1%),增幅比美、日、欧元区分别低6.9、17.3和5.9个百分点,增幅相对而言并不算高。 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增幅稳定,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创造了空间。 一方面,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是宏观杠杆率企稳的关键所在。名义GDP是宏观杠杆率计算的分母,其增长快慢对于杠杆率变化有重要影响。2020年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一度明显放缓,导致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上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对稳杠杆作用突出。2021年我国名义GDP同比增长12.8%,比上年加快10.1个百分点,推动宏观杠杆率恢复到基本稳定的轨道。 另一方面,宏观政策有力、有度、有效,以可控的债务增量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央行表示,近年来我国杠杆结构持续改善。 宏观杠杆率作为中期经济周期变化的警戒线,当前保持基本稳定,能够反映我国金融风险逐步收敛,也为未来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提供了政策空间。2021年杠杆率为272.5%,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预计2022年增幅保持基本稳定,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政策空间。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