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综述 > 与疫情共存两年,中国市场展现韧性,砥砺前行

与疫情共存两年,中国市场展现韧性,砥砺前行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2-03-29 08:47:29       分享至:

1648514912983878.jpg

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与疫情共存的两年时间里,全球主要纺织品服装零售市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之路。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秘书处就过去两年美国、欧盟、日本及国内等市场的纺织服装零售发展轨迹进行了整理分析,希望为行业企业的国际发展合作提供信息参考。


展现韧性、砥砺前行的中国市场


疫情前期中国服装服饰零售降幅 高于大多其他类消费品


我国是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最早的国家,同时也是从疫情中恢复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20年初国内疫情爆发,随之而来停工停学、商业关闭、居家隔离等严格防疫措施使国内零售市场出现大幅度下滑。2020年一季度,国内社会消费品同比下降近20%,仅粮油食品类销售出现正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销售下滑,其中服装类产品下滑幅度最大。


2020年4月以后,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我国各地经济生活稳步有序恢复,社交活动开始逐渐活跃,加之政府各项消费促进政策的实施,全国消费品销售开始稳步回暖。截至2020年底,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减少3.9%,服装类产品零售降幅略大,销售额同比减少6.6%。


微信图片_20220329084446.jpg


经济稳步向好 带动中国服装产品零售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2021年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有力的带动了社会各类消费品销售的恢复增长,韧性强劲的内需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截至年底,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速为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的零售也取得明显发展,全年零售额同比增长12.7%,增速较2020年回升19.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6%。从居民消费支出情况看,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达到1419元,消费金额增长显著。


1648515104853148.png


中国市场线上服装零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与疫情共存的两年时间里,国内线上销售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居家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等政策触发更多场景下的网络购物方式。线上消费的稳定增长同时对内需市场也发挥了较强拉动作用。2020年底全国网上穿着类产品销售同比增长5.8%,表现好于2019年同期水平。2021年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3%,增速较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


1648515139576970.jpg


趋势展望


2022年全球经济发展的极度不确定 将拉高零售市场发展风险


作为经济全球化以来影响世界经济格局走向最大的一次外部事件,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各国经济发展都造成不小影响。2020年全球陷入经济衰退低谷,2021年世界经济在不平衡中反弹增长5.5%。进入2022年,始于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向全球蔓延,需求疲弱态势在疫情反复冲击下较难得到有效改善。


世界银行在今年1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将新一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为4.1%。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及其连带效应更是加剧了世界经济面临的通胀冲击,俄乌冲突这只“黑天鹅”很可能导致本就因新冠疫情冲击而疲弱不堪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疫情叠加俄乌冲突 或将严重制约欧美日服装零售发展


当前,随着俄乌战事延长及欧美等国与俄的多领域相互制裁,全球都已开始受到波及。原油价格飙涨、粮食价格攀升、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多国股市动荡、供应链紊乱情况加剧,加之在疫情影响下世界多地面临的企业破产、失业率增加等困难,消费者刚刚从疫情重创下恢复的信心有可能被再次削弱。2022年,全球高通胀阴影下的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如无法继续实施有效的财政刺激政策,维持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其纺织品服装零售市场或将面临更大挑战。 


中国纺织品服装零售市场2022年继续承压前行


面对更趋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纺织品服装零售市场发展也需承压前行。但是凭借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大的特点,我国经济在未来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政府对扩大内需的重视及积极出台的多种举措也将助力稳固内需市场,我国纺织品服装零售市场仍然具备稳定向好的发展条件。


(信息来源: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