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温和上涨的“银十”行情,面料市场开始显现疲态。
近期,多地面料市场监测显示,产品销售出现回落,市场成交环比下降。面对当前市场的严峻形势,虽然部分面料企业接单不力,“日子”过得很辛苦,但也有不少企业凭借着创新产品超群出众,继续保持销售增长。
行情低位震荡
“去年这个时候,坯布在车间门口堆积如山,爆仓的现象还是家常便饭,但今年的情况截然不同,最近接连几个订单我谈着谈着就没了。” 黄雨娟已经入行10余年,如今在浙江的一家面料企业担任业务经理。在她印象里从来没有见过气氛如此冷清的11月。“订单量同比去年减少了大概3成左右。但是,这已经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据我了解,绍兴有不少小型企业已经放假停产。”
根据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显示,11月中上旬,当地纺织市场服装面料销售环比回落,传统市场成交环比下降,连日价量环比下跌。对口客商入市认购局部回缩,大众面料市场成交环比下降,秋季面料现货成交环比回缩,初冬季跑量产品现货成交和订单发货环比下降,价格环比下跌。其中,纯棉、涤纶、涤粘、涤氨、粘胶面料成交价量下跌,拉动服装面料价格指数环比下跌。
江苏面料市场的情况也如出一辙。“往年染厂开机率可达90%,但今年监测到的开机率仅有56.8%。” 盛泽化纤布匹市场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石丽菁坦言,现在的面料市场形势不理想,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广东地区,市场表现也不容乐观。据佛山当地媒体报道,当地面料企业开机率低位运行在30%左右,喷水织机关停增多。
隆众资讯分析师齐金月告诉记者,目前,面料市场整体成交冷清,新单数量少且散,虽局部有“双11”补单,但实际数量有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部分纺织集群停业,一些订单转移至江浙地区,但考虑到运费成本等问题,到达数量有限,江浙地区织造企业综合开机率暂时也很难得到改善。
“现在服装企业首选清库为主。目前,少量工厂反馈订单能维持至12月初附近,库存备货的积极性并不高。”齐金月判断,后续织造开机率难被逆转,预计短时间内,面料市场仍会处在低位震荡运行的态势。
不过,不管行情如何,总有一些面料企业能够逆势而上。比如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转而生产仿麂皮材料。超纤仿麂皮材料集皮革与纤维的特性于一体,既有皮料的质感又有布料的柔感,还具有耐摩擦、抗老化、恒温隔热等性能,是一款“有温度”的功能性材料。佛山华丰纺织有限公司平均每年要开发约150种新面料,而由近年国内首创的高纱支印地科面料技术,研制开发的轻薄牛仔、靛蓝色织布两种面料产品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市场“寒冬”,未必不会是新变革的开始。
近期,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棉纺织产业集群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据了解,棉纺织行业运行受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及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面临较大挑战,将继续承压前行。
纺纱集群
据纯棉纱集群企业反映,进入11月份以来,市场持续低迷,棉纱销售不畅,产品库存明显增加,且销售方式以赊销为主;新疆棉出疆不够顺畅,棉花供应形势偏紧,购进棉花全部现金结算;产品基本没有利润。多因素叠加,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处于紧张状态。预计经营压力或将持续加大。
据混纺纱集群企业反映,当前开台率在七成左右,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企业新增订单不足,按需采购原料,成本持续增加,产品利润大幅压缩。此前预期的旺季表现并不明显,企业信心不足,预计后市较难有明显改善。
据色纺纱集群企业反映,当前开台率在六成左右,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下游市场需求不振,传统旺季的订单明显不如往年。近期疫情反复,客户压价情况较普遍,产品基本不存在利润。预计年底前订单仍不足,市场将持续低迷。
织造集群
据白坯布集群企业反映,当前开台率不足七成,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下游市场需求进一步下滑,企业普遍反应销售量持续下降,订单继续减少,库存不同程度增加。为了稳定用工,大部分企业勉强维持生产。预计后市仍不乐观。
据色织布集群企业反映,近期产品订单依然不足,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运输成本持续高企,产品利润微薄。展望后市,预计订单增加较为困难,市场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观望情绪浓厚。
据牛仔布集群企业反映,当前开台率维持在八成左右。国内市场方面,疫情影响下,客户下单意愿不高。国际市场方面,受高通胀等多因素影响,消费者服装类的消费意愿下降明显。市场销售总体不理想,客户加大力度降价促销去库存。期待疫情形势转好,市场信心或将有所回暖。
(来源:中国纺织报、中棉行协)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