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综述 > 推动高支棉纱强势上涨,2023年1-3月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分析

推动高支棉纱强势上涨,2023年1-3月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分析

来自:南京羊毛市场       时间:2023-05-04 08:39:11       分享至:

3月单月,我国家纺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拉动1季度家纺出口呈小幅正增长。但从全球主要市场和出口主要省市来看,表现并不均衡,对美欧市场出口降幅仍较大,长三角地区出口表现仍较弱。


3月出口激增拉动1季度出口呈正增长

前3月,中国家用纺织品出口75.1亿美元,增长1.1%。其中3月单月出口31亿美元,增长27.5%。从数据看,经过春节和国内疫情管控末期的波动,月度出口规模再次恢复到去年4季度月均30亿美元以上的较高出口水平,但2季度能否延续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经测算2季度各月出口规模若达26.6亿美元以上,上半年我国家纺外贸出口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对美欧市场出口仍降幅较大,未有明显改善

我国家纺出口前四大市场分别为美国、欧盟、东盟、日本,今年1季度我国家纺对美货、欧孟市场出口出现较大下滑,出口额21.2亿、8.2亿美元,降幅14.9%、20.6%;对日本出口6亿美元,下降7.3%;对东盟出口11.6亿美元,增长54%。其他主要市场中,我国对新加坡出口增长3.9倍,对沙特阿拉伯出口增长38.3%,对澳大利亚出口增长18.7%。


大类商品出口表现强弱参半

1季度,各大类商品出口表现各异,强弱参半。其中地毯、厨房用品出口增长较快,增幅14.1%、15.6%;毯子、桌布、毛巾出口保持小幅增长,增幅2-7%;第一大类商品床品出口呈小幅下降趋势,降幅1.7%;其他装饰制品、窗帘出口降幅较大9.8%、11.2%。


另外,各大类商品出口均价上升的趋势依然持续。毯子、桌布、地毯、其他装饰制品等产品出口均价增速8-20%,仅毛巾制品出口均价下滑3.2%。


长三角省市出口仍表现较弱

广东出口逆势增长

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分列全国家纺出口省市排名前五位。其中仅广东出口增长39.8%,其他省市出口均呈下降趋势,江苏、上海出口降幅较大16.8%、16.3%,浙江、山东出口小幅下降3.7%、5.5%。其他省市中,湖南、新疆出口增长较快增长1.3倍、2.2倍。另广东出口增长较快,依然主要针对新加坡、澳大利亚市场。


我占美欧日市场份额下滑,波动较大

GTF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2月美国进口家纺产品24.4亿美元,下降21.3%,从中国进口下降31.9%,占美国市场份额的39.2%,比去年同期下降6.1个百分点。同期美国从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越南进口下降12.9%、10.6%、23%、10.7%,降幅均低于中国。主要进口来源中,仅从墨西哥进口增长18.8%。


1-2月欧盟进口家纺产品15.7亿美元,下降20.3%,从中国进口下降26.5%,占欧盟市场份额的34.7%,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同期,欧盟从巴基斯坦、土耳其进口下降6.9%、16.3%,降幅低于中国,欧盟从印度、孟加拉国进口降幅均在26%以上,降幅高于中国。


1-2月日本进口家纺产品4.5亿美元,下降11%,从中国进口下降12.2%,占日本市场份额的71.5%,比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同期日本从越南、印度进口下降4.5%、27.2%。


综合看,3月我国家纺出口激增,其主要市场表现和东部主产区表现并不均衡,增长点可能来自于跨境电商而非传统外贸行业,部分主营企业表示2季度在手订单有所回稳,但未见明显改善。增长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另外美国3月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长6.9%,美国零售商联合会预测,未来几个月进口量有望快速攀升,达到疫情前水平。但美欧日市场家纺进口在2022年已恢复至和超过疫情前的进口规模,预期今年3大市场家纺进口很难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寻找新的增长点。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将在跨境商务人员往来、财政金融支持、创新发展和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外贸企业更多支持,我国家纺行业也应利用此次契机,加速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家纺分会)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