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因素对单纱条干均匀度的影响:纱线条干不匀指的是沿着纱线长度方向短片段的粗细不匀,是由于纤维性质不匀、细纱横截面内纤维根数分布不匀以及纺纱牵伸机构作用不完善造成的。条干不匀不仅会使纱线产生纱疵,还会影响纱线的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9种纱线各因素水平条干CV值只和与极差见表5。
由表5可知,各因素对纱线条干的影响程度关系为A>B>C,即后区牵伸倍数各水平极差值最大,说明该因素对纱线条干的影响较显著。后牵伸区除了分担前区牵伸压力外,主要作用是保证喂入前区的须条排列均匀,提高前区牵伸效率,保证成纱质量。后区牵伸倍数较小可以与前区形成较强的摩擦力界,更好的控制浮游纤维的运动,增大纤维紧密度,但是后区牵伸倍数过小会导致粗纱牵伸不开,过大又会引起牵伸波,恶化纱线条干,因此在保证粗纱牵伸良好的同时,要选取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试验得出后区牵伸倍数为1.16时,细纱条干最好。
隔距块规格对纱线条干也有影响,隔距块的作用是使细纱主牵伸区形成稳定的弹性钳口,让纤维能够顺利的抽出。隔距块规格大时,前钳口压力较小,对纤维的控制作用减弱,纤维变速点浮动大,会恶化纱线条干;而隔距块过小,不利于弹性上销钳口的自适应弹性调节,纱条通过时会引起钳口压力和牵伸力剧烈波动,使纤维变速点紊乱,从而恶化纱线条干。试验隔距块规格为3.00mm时,细纱条干最好。
锭子转速对纱线条干没有很大影响,可以依据试验要求进行选择。
各因素对单纱毛羽的影响:毛羽是影响纱线质量和织物风格特征的重要指标,毛羽状况直接影响纱线后道加工工序,影响织物织造效率、布面风格和染色效果。3mm以下的毛羽能使织物手感丰满,增加织物的保暖性、防风性和柔软性,属于有益毛羽;3mm以上的毛羽属于有害毛羽,会影响纱线的质量,造成织造时开口不清,影响织造效率,还会使织物表面疵点增多,造成染色不匀。实际纺纱工艺中要控制3mm以上毛羽量,9种纱线各因素水平3mm以上毛羽之和与极差见表6。
由表6可知,各因素对毛羽的影响程度为C>A>B,其中锭子转速对纱线毛羽的影响最为显著,当锭子转速选取水平2,即锭子转速为11000r/min时,纱线3mm 以上毛羽的极差最小。一般纱线捻度的大小由细纱机锭子转速和前罗拉转速决定,纺制同种类纱线时,前罗拉转速基本保持不变,锭子的运行状态是影响纱线捻度不匀的重要因素。适当的锭子转速既可以保证生产效率,还可以控制锭子振动现象,减少纱线抢度不匀,提高纱线质量。
后区牵伸倍数对纱线毛羽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合适的后区牵伸倍数可以使牵伸区形成稳定均匀的摩擦力界,增强对纤维的集聚作用,提高喂入须条的紧密度,控制浮游纤维的运动,避免纤维扩散并露出纱线表面形成毛羽。本文试验后区牵伸倍数为1.22倍时,纱线3mm以上毛羽极差最小。
隔距块规格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并不明显,试验中当隔距块规格为水平3(3.25mm)时,纱线毛极差较小,可以从工艺需要和其他性能指标方面选取。
试验结果综合评价:单因素指标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各工艺条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需要结合3种因素的综合评价来选取合适的纺纱工艺。通过对上述3种质量指标的对比发现,后区牵伸倍数对纱线强力、条干和毛羽都有影响,尤其对单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当因素A为1.16时,2种质量指标最佳,本着后区牵伸倍数偏小掌握的原则,故选A1为极差法确定最优工艺。隔距块规格对单纱强力和毛羽为较主要因素,对纱线条干为次要因素,综合考虑选取B3为极差法确定最优工艺条件。锭子转速对纱线强力和毛羽的影响较为显著,按照多数倾向原则选取,2为极差法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综合分析表明,若用极差法处理实验数据,以极差大小来评估各水平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各因素最佳工艺条件为A1B3C2;若用直观法分析,各因素工艺条件为A1B2C2时,纱线各方面综合指标相对较好。
择优试验:为了精确选取最优工艺条件,本文对A1B2C2和A1B2C2两种组合进行了择优试验,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分别纺制了工艺组合为A1B2C2和A1B2C2的2种纱线,择优试验纱线性能指标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A1B2C2纱线的条干和毛羽优于A1B2C2,且断裂强力也略高,A1B2C2和A1B2C2两种纱线的粗细节和棉结都较少,其中A1B2C2类纱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综合分析表明,当后区牵伸倍数为1.16倍、隔距块规格为3.0mm、锭子转速为11000r/min时,纱线的强力、条干和毛羽等指标相对较好,更有利于提高织物品质和促进后道工序的进行。
结论研究表明:后区牵伸倍数和隔距块规格是影响纱线强力、条干和毛羽的重要因素,在保证粗纱能够牵伸开的情况下,后区牵伸倍数应偏小掌握,后区牵伸倍数过大会使纤维须条松散不聚集,从而恶化纱线条干;隔距块规格过大或过小都会不同程度地使纤维变速点波动,从而影响纱线质量;锭子转速与纱线捻度不匀有关,高转速可以使露出纱体表面的纤维快速卷人纱线内部,改善纱线毛羽,但转速过高会产生捻度不匀,恶化条干。通过极差法和择优试验发现:最佳纺纱工艺为后区牵伸倍数为1.16、隔距块规格为3.0mm、锭子转速为11000r/min,此时纱线的各项质量指标都比较好,更有利于后道加工。
文章节选自:《毛纺科技》,徐梦梦等,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