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差别化产品研发力度,持续拓展下游应用市场……经历了此前较长时间的修复周期,2024年,化纤行业的运行情况如何?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吴文静介绍,2024年,化纤行业运行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产量在低基数基础上实现同比较快增长,增速环比逐步回落,实际新增产能放缓;行业开工负荷总体处于高位,出口有所下滑;化纤行业经济效益同比提升,运行质量有所改善,但利润增幅逐步收窄。
子行业表现各有不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我国化纤产量为6564万吨,同比增长9.14%。从环比看,增速呈现逐步回落态势。其中,三季度化纤产量同比增长2.9%,二季度化纤产量同比增长7.61%,一季度化纤产量同比增长20.12%。
吴文静介绍,今年1-10月,化纤行业负荷处于相对高位,总体水平高于去年同期。3-4月,下游需求好于预期,化纤大部分子行业负荷处于近年来同期高位。但是,高开工率造成库存累积、效益收窄,叠加进入淡季后需求转弱,部分聚酯涤纶企业盈利压力大。9月,随着下游开机率提升,带动化纤行业开工负荷小幅抬升,10月化纤行业开工负荷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几个重点子行业的表现各有不同。聚酯涤纶行业今年的行情起伏较大,尤其是年底出现“翘尾”。一季度,行业开工率高位运行;6-8月,开工率有所下滑;10月底,涤纶长丝负荷提升至93%;11月至12月初,涤纶处于低加工费区间,价格较低,企业面临盈利压力,部分生产装置开始减停产。“12月初,涤纶价格处于2021年以来的低位。”江苏一家中小型聚酯企业的负责人说。
但从12月中旬开始,涤纶长丝出现一波火热行情。“12月15日,涤纶全行业POY(预取向丝)产品主流规格没货,浙江三大聚酯厂家都是空单。”上述负责人说。
隆众资讯统计数据显示,12月15日,国内涤纶长丝10余家样本企业的产销率高达675.2%。涤纶长丝企业减产叠加其他因素,下游织造用户集中备年货,涤纶长丝产销放量,龙头企业的产销率多在600%-1000%。
“聚酯企业年底达成‘轻装上阵’的共识。12月下旬,因部分企业库存告罄,聚酯市场上探。2025年1月,国内涤纶长丝计划检修规模在200万吨以上(不含龙头企业减产10%)。”隆众资讯聚酯产业链分析师朱雅琼预计,“从中长期看,市场阶段性供应压力缓解影响着涤纶长丝厂商心态,聚酯涤纶市场盘整的概率较大,利润或将小幅修复。”
锦纶行业今年的产能没有出现大规模扩张,且部分领域的应用出现增量,锦纶长丝行业的开工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梅震说:“锦纶行业今年运行相对平稳。我们希望来年也能一如既往地平稳度过。”
氨纶行业今年进入调整期。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峰化学”)董事长杨从登表示,氨纶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短期内,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优胜劣汰趋势加剧,但是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行业“头部效应”明显。
头部企业彰显实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我国化纤行业实现营业收入9536.26亿元,同比增加7.15%;实现利润总额216.41亿元,同比增加38.24%,由于基数原因,利润增幅逐步收窄;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27%;分行业来看,涤纶、锦纶分别贡献化纤行业利润总额的38.04%、20.44%。
聚酯涤纶行业的经营情况从上市公司业绩中能明显体现出来。
前三季度,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0.49亿元,同比增长23.17%,净利润为10.07亿元,同比增长11.41%;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8.15亿元,同比下降6.61%,净利润为2.31亿元,同比增长11.93%。
恒逸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参控股的聚合产能共1161.5万吨,产能规模居行业前列,同时,不断提高差别化纤维品种的占比,加大绿色环保新产品“逸泰康”推广,综合竞争优势明显。从需求端看,“金九银十”通常是纺织行业的传统旺季,下游需求较好。
而回顾2023年前三季度,恒逸石化净利润同比下降84.34%,桐昆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53.23%。可以发现,聚酯企业今年前三季度的盈利同比大为改善。
也有企业增收不增利。今年前三季度,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97亿元,同比增长11.31%;净利润为7.46亿元,同比下降15.91%。
不过整体而言,作为化纤业的重中之重,聚酯行业庞大的盈利基数有效支撑了化纤行业的整体利润规模。
在锦纶行业,受益于行情相对平稳,龙头企业净利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梅震介绍:“恒申今年经营情况整体较好,利润比去年有所增长。”
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荣股份”)品牌与商务部高级经理阙丹介绍:“公司今年产品满产满销,有些产品甚至供不应求,整体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鼎股份”)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24亿元,同比增长96.25%。
在氨纶行业,华峰化学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3.73亿元,同比增长3.51%;净利润为20.15亿元,同比增长4.46%。由于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在新材料产业领域深入布局,华峰化学氨纶业务具有成本优势,同时,其高品质氨纶在中高端应用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整体保持了行业领先的盈利水平。
投资风向出现变化
投资是产业运行情况的一个“风向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2024年1-10月,化纤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加5.9%。
在聚酯产业链上,今年前三季度,聚酯纤维新增产能116万吨。相比前两年,聚酯纤维今年新增产能增速有所放缓。
但聚酯瓶片的产能仍处于快速扩张周期,2024年新增产能342万吨。今年,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逸盛大化石化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多功能聚酯瓶片项目的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逸盛大化年产50万吨聚酯切片扩建项目投产。目前,聚酯瓶片行业预计仍有230万吨新产能待投产,产能扩张预计将持续到2025年。
在锦纶行业,2024年出现了一个投资新动向,多家企业布局锦纶66材料领域。
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月宣布,将在泰国建设年产2万吨锦纶66纤维项目,其中,一期将建设年产7000吨锦纶66工业丝和3000吨锦纶66细旦丝项目;4月又宣布,与屹立公司在河南平顶山合资设立神马屹立(河南)尼龙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锦纶66民用丝项目。华鼎股份5月宣布,将新建年产6万吨高品质锦纶66长丝项目。永荣股份7月底宣布,锦纶66特种功能性材料项目在福建莆田秀屿区开工。多家企业均认为,锦纶66民用丝将成为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尤其是在碳纤维行业,虽然今年市场供需矛盾继续凸显,但新项目投资依然比较活跃。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月宣布,全资子公司浙江精工碳材科技有限公司将在绍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两条碳纤维生产线,单线年产能为5000吨,年产能合计1万吨,项目计划2025年6月投产运行。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甘肃张掖布局的万吨级碳纤维项目9月已开工,在广东茂名布局的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10月签订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
企业投资的逻辑在于,从长远看,随着我国风电、光伏、氢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发展,碳纤维未来在风电叶片、碳碳复材、压力容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仍将继续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哪个细分行业,投资都需要理性。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指出,在涤纶长丝、碳纤维、氨纶等行业,企业新建项目要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市场容量、产业基础等要素,避免盲目投资,更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要有节奏、理性投资,有序发展;新建产能应合理安排进度,分阶段实施,与新技术同频。”
记者感言
行稳方能致远
这一年,我国化纤行业处于恢复性增长中,但如果着眼于全球化纤业发展版图综合考量就会发现,中国化纤行业正在打开全球化纤业发展的新图景。
在民用化纤行业,以恒力集团、荣盛集团等企业为典型代表,我国聚酯头部企业炼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断推进,持续引领着全球“芳烃-聚酯”产业链发展风向,更是持续刷新着“全球聚酯企业该向何处发展”的认知。
这一年,虽然聚酯头部企业的业绩表现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受益于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不断深化、产业链“协同效应”持续显现,聚酯头部企业依然表现出强劲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依然担当了化纤行业实现恢复性增长的“中流砥柱”。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及中长期低速增长市场环境,倡议企业始终立足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持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应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国际化供应链体系,有序开展国际化布局。”近日新发布的《涤纶长丝行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中,作出了这样的表述。
无疑,这不仅是涤纶长丝行业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义,更是化纤全行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关系国家战略的高性能纤维行业,以碳纤维为典型代表,中国碳纤维企业继续改变着全球碳纤维市场竞争格局,逐步实现“并跑”,在有些领域甚至实现“领跑”。
诚然,国产碳纤维市场这几年经历了大起大落,有供不应求的火热,也有供需错配的“寒冷”。国外企业最近一次宣布对我国市场实行高品级碳纤维断供的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但“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
这一年,虽然国产碳纤维市场供需矛盾持续显现,但必须看到,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的“基本盘”,依然稳定。以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代表,国产碳纤维企业继续保障我国航空航天相关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碳纤维出口到日本市场。
现阶段,我国化纤产量占全球化纤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民用纤维已经引领着全球化纤行业的发展风向,我国高性能纤维技术已进入先进国家行列。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根植于中国“自信自立、开放包容”这片沃土,放眼全球化纤市场,中国化纤行业依然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我们可以预见,未来10年,中国化纤行业仍将有较大发展潜力。
文章&图片来源于:中国纺织报、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