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江浙地区化纤织造综合开工率持续下滑,截至6月19日,已跌至60.67%,创下2017年以来(除2022年外)的历史同期新低,甚至低于2020年疫情期间的水平。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行业淡季的提前到来,更揭示了当前纺织企业面临的多重压力——原料成本攀升、终端需求疲软、资金周转困难,以及产能过剩的长期矛盾。
淡季提前,开机率跌破预期
往年6月至8月虽是纺织行业的传统淡季,但织机开机率通常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才跌至谷底。然而今年,淡季效应提前显现,且下滑幅度超出预期。数据显示,国内主要织造生产基地综合开工率仅为54.16%,其中圆机开机率不足四成,喷气织机和经编机的开工率也徘徊在六至七成之间。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下游服装市场的持续低迷。随着夏季高温到来,服装消费进入淡季,企业采购意愿降低,尽管部分电商订单仍在支撑,但整体坯布销售节奏明显放缓,工厂库存压力不断攀升。不少企业表示,当前生产主要以订单和少量秋冬常规面料为主,6月底或将进一步减产。
成本上涨,利润空间受挤压
更令纺织企业头疼的是,国际油价近期因中东局势紧张持续攀升,带动涤纶长丝等化纤原料价格跟涨。理论上,原料价格上涨若能顺利传导至下游,企业尚可通过提价转嫁成本压力。然而现实却是“只见成本涨,不见坯布涨”——市场上坯布库存高企,买方议价能力强劲,企业难以通过提价消化成本。
尤其对于使用低价库存原料生产的企业而言,当前的高成本涤丝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部分企业甚至陷入“生产即亏损”的困境,不得不选择减产或停产以规避风险。一位业内人士坦言:“现在做一单亏一单,开机越多,亏得越狠。”
资金链紧绷,减产成无奈之举
除成本压力外,资金周转困难也是倒逼企业减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纺织行业经历了一轮织机扩产高峰,大量固定资产投资推高了企业负债率。与此同时,行业账期矛盾突出:上游原料供应商要求现款结算,而下游客户却普遍延长付款周期,导致企业现金流承压。
此外,高库存进一步占用了流动资金。面对需求不足,企业要么低价抛售库存回笼资金,要么被迫囤积等待行情回暖,无论哪种选择,均对经营造成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减产成为企业缓解现金流紧张的无奈之举。
减产或是行业自我调节的契机
尽管减产意味着短期阵痛,但从长远看,或有助于缓解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过去几年,纺织业盲目扩张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低价内卷成为常态。若通过市场自发调节减少供给,库存压力得以释放,供需关系或逐步回归平衡。
然而,减产并非易事。企业仍需承担租金、人工、设备折旧等固定成本,如何平衡停产损失与持续亏损,成为摆在经营者面前的难题。部分企业开始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或差异化竞争,以规避传统市场的红海厮杀。
展望:等待下半年旺季回暖
眼下,行业将希望寄托于9月后的传统旺季。若下半年需求回暖,叠加库存消耗,开机率或迎来反弹。但中长期来看,纺织业仍需解决产能过剩、成本管控和转型升级等结构性难题。
在这个“高成本、低需求”的夏天,减产或许只是行业调整的一个缩影。如何在这场生存战中突围,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韧性,更是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
文章&图片来源于:绒毛行业信息、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