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李棚一年销售额1亿元,那是他从未想过的数额。
在此之前的10年,他在制衣厂当过流水线工人,做过打版师,最多的时候一个月也才赚4000多元。后来他和亲戚一起合办工厂,3年下来不但没赚到钱,还因为经营不善欠了几十万元的外债。李棚至今还记得2014年的春节,全家5口人挤在一个10平方米的房子里,5个口袋凑不出100元。
后来,他抓住服装电商的机会,开工厂,招团队,自产自销,一件衣服动辄可以卖出上万件。那是最繁荣的时光,李棚不仅很快还清了外债,销售额也年年创下新高。
但让李棚更没有想到是,2018年之后,1亿元却成为他拼尽全力也难以达到的目标。
服装市场骤变,动辄超过50%的退货率成为一些商家的常态,获客成本涨了几十倍,人工成本越来越贵,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购物欲也没那么强了,“难做”几乎成为服装商家的共识,一年亏损几百万元也成为李棚公司的日常。
为了在越来越“卷”的市场环境中活下来,李棚再一次做出改变,将目光从零售客户转移到主攻B端客户,在线上推广,拓展新的批发生意,反而蹚出了一条新路。虽然不及鼎盛时期的辉煌,但一年的销售额也能超过5000万元。
1、离开流水线
2004年,16岁的李棚因家境贫寒,决定不再继续念书,跟着亲戚进了制衣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员。
十几岁的年龄,李棚每天要站10多个小时,准备面料、裁剪、缝制、熨烫、里布处理,流水线上的哪个环节缺人,他就去哪,“一周要上7天班,有的时候还需要加班,月薪也就2000多元”。
一直到2008年,20岁的李棚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流水线工人,他想坐办公室,想学技术,做轻松的活,拿更高的工资。
每天晚上下班后,他都抽时间和服装厂师傅学打版。他学的很快,只花了3个月就掌握了打版的要领,如何根据服装款式确定服装基型,如何保证样品准确反映设计意图,很快就在外面找到一个打版助理的工作。
2010年,李棚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打版师,不用继续站在流水线上苦熬,薪资也涨到了4000多元。但他仍然不满足,用多年打工攒下来的钱和亲戚一起接手了一个服装工厂,他负责谈业务,亲戚负责经营生产。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2013年一个客户的欠款直接拖垮了他们的工厂。当时客户签了订单,付了定金,工厂的衣服也生产完成了,但在交付之前客户的公司倒闭了,李棚的服装工厂收不到尾款,资金链断裂,工厂被拍卖清算之后,他还欠了供应商30多万元。
那年的春节让他至今难以忘怀,全家5口人挤在一个10平米的房子里,5个口袋凑不出100元。
过完年,他出去找工作,但每个月领到的几千元薪水,要吃饭,还要还债。李棚意识到30多万元的外债,根本不是打工就能还清的,他琢磨着还是要创业。
创业的前三年,李棚攒下了不少资源,结识了很多开工厂的老板们。他想着自己没有钱,但可以先从工厂里低价拿一些衣服,卖到杭州的店铺,或者接店铺里的订制订单,再找工厂生产,赚一个差价。
当时杭州不仅服装市场繁华,还出现了不少做衣服的网店,对服装的需求旺盛,李棚只用了一年就还清了外债,还赚了20多万元。
2、做茶服生意
那几年,李棚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生意这么好做”。
2015年初,一个在1688开网店的老板找到李棚,想要订一批新中式的衣服,李棚拿着设计图找工厂生产了1000多件,但他没有现金结账。李棚担心竹篮打水一场空,只交付了300件衣服,自己留下了700多件。
为了不让这700多件衣服砸在手里,李棚也学着在1688上开了一个店铺,把这些衣服上架到了店铺。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出去遛个弯的时间,店铺里就卖出去了8件衣服,收入1000多元,第二天又卖了2000多元,之后一直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直到所有的衣服都卖完了。
在震惊之余,李棚也开始研究淘宝上的各类新中式服装店铺,他发现当时有个专门卖茶服的店,一件衣服可以卖到5000多元,有时候一天的销售额就超200万元。
茶服始于汉,有着千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个更为细分的类目,在新中式遍地开花的那几年,茶服也随之走红。但作为更小众的类目,茶服市场的竞争明显小于汉服、新中式这种大类。
“几千元的价格都能卖得这么好,说明茶服市场有着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相似款式的的平替一定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李棚心想。
2016年,李棚开始将重心放在茶服上,招设计团队,将茶服定价100-200元,同时大量开拓渠道,不仅在1688上连续开了好几个店铺,同时布局了淘宝店、天猫店,刚开始只有一个客服,后来生意越来越好,他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客服团队。
那是全面爆发的一年。李棚每天都忙到停不下来,每天早上7点起床,12点过了才回家,不停地招人,扩团队,谈业务。到了年底,李棚的办公场所已经从200多平方米扩张到1400多平方米,团队也从早期的几个人变成了几百人。
那年,有一个大师专门从武夷山来杭州找李棚拿货,一次性拿了30多万元的货,“我们设计的茶服在茶博会上卖得特别好,几天时间卖出去了几十万元,只好临时来找我们补货”。
李棚的团队扩了又扩,生意就没停下来过。一直到2018年,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亿元,“但谁也没想到,那是最后的辉煌”。
3、寻求新的改变
“茶服市场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产品和竞争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消费者逐渐感到疲倦,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公司的销售额开始下滑了。”李棚说。
无奈之下,李棚开始思考新的出路,比如往品牌的方向发展,同时将产品方向从小众的茶服改成更大众的新中式日常服装。
起初他很乐观,研发新的服装样式,每个季节的研发资金至少100万元,开订货会,邀约客户。第一次开订货会的时候,订货量才100多万元,甚至没能覆盖成本,“我当时就觉得说这次不行,下次再来”。
只是没想到这一亏就是好几年,市面上做新中式的厂家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变得谨慎起来,一方面B端大客户们每笔订单的数量都减少,每次下单都要货比三家,款式,价格,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另一方面,C端的零售市场退货率越来越高,两个板块的业务都不好做。
2020年,李棚干脆关掉了所有的零售店铺,将重心全部放到B端市场,在线上通过短视频引流拓客,吸引全国各地的店主,挖掘更多B端客户的批发生意。
用李棚的话来说,B端客户的批发生意体量大,一个订单最少也有几千元,多的时候一个订单就是十几万元,而且退货率也低,他建了工厂,能够以低价供货。既然两个市场同时做都做不好,不如主攻其中一个市场。
但同时B端客户往往更挑剔,批发生意相对没有那么琐碎,客户采购量大,对品质的要求更严格,这也反向促使李棚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了产品上,他亲自把控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从设计的款式,到生产的数量,他都全程跟进。工厂也改变了以前大批量生产的模式,每个款式只生产100件,卖得特别好的款式再另外追加生产,从生产端减少衣服的库存。
李棚见过这个行业最繁荣的时期,一年卖过1亿元,也跌过跟头,如今一年保持着超5000万元的销售额,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自我革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最近,李棚还在持续招新的销售人员,希望继续拓宽销售渠道。
如今36岁的李棚已经不是当初独自创业的时候,他的身后有着一个几百人的大团队,他必须不断寻求新的出路,扩大公司的销售规模,带着团队一起前进。
文章&图片来源于:卖家、聆听服装、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南京羊毛市场信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本公司具体书面授权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转载、摘编或以电子形式或其他形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南京羊毛市场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尊重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当权利人发现本网站用户上传的内容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权利人应事先向发出书面权利通知,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公司联系的,请在1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25-83163961